工作动态

未来社区试点引领社区建设新航标

来源:银川市民政局 2023.05.27

今年以来,银川市民政局紧扣区市党委、政府关于未来社区建设的各项安排部署,抢抓社区高质量发展机遇,聚焦居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按照"规划新建"和"改造更新"两类打造“未来社区”建设试点,力争2023年底形成未来社区基本框架形态,2024年底形成示范样板。试点开展以来,按照“一社区一方案”,围绕九大场景、38项具体建设指标和81项重点建设任务,压茬推进实施,初步形成了银川市未来社区试点经验,为全区社区建设树立新航标。

围绕“向往”绘制“美好蓝图”。未来社区在完整社区建设基础上,围绕未来邻里、教育、健康、创业、建筑、交通、低碳、服务、治理等九大场景,打造以人为核心的城市现代化、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的新平台。试点社区通过居民全年龄段需求调研,依据自身定位、优势,打造了社区服务中心、综合治理中心、社区共享食堂、便民服务点、智慧养老、托育服务、亲子乐园、幸福学堂、健康中心、网络直播间、综合商业体、便民市场、快递驿站等服务枢纽,建成了“社区生活一张图、服务需求全覆盖、服务人群全覆盖、服务响应零延时”的“15分钟全龄友好普惠社区生活圈”,现在,七子连湖未来社区服务综合体每月都有居民喜闻乐见的亲子、手工、音乐、书法、传统文化、老年大学、心理、健康、科普、交友等“家门口”活动,月均服务近5000人次。

实现“梦想”创新“多元参与”。依托专业社会组织,七子连湖未来社区将社会企业、辖区单位、社区社会组织及志愿者团队等资源统筹管理,定期召开服务综合体运营机构联席会,讨论社区活动计划、治理难题、协作方式及资源清单等事项,最大程度挖掘社区资源,通过引入商业、公益、群体、个人四类“社区合伙人”,以“公益+低偿+市场”的方式,以社区阵地存量空间换便民为民服务,以服务促精细化精准化治理,推动形成功能多元、配置均衡、错位发展、优势互补的“党群服务+公共服务+生活服务+公益服务+特色服务”全生命周期社区服务业态格局。建立社区四级网格服务体系,打造“先锋红”“巾帼粉”“平安蓝”“橄榄绿”“暖心橙”等9支志愿队伍,联合辖区70余家“商户联盟”,创新“爱心银行服务中心”,今年以来调解矛盾纠纷80多起,开展志愿服务1000余场次,完成积分兑换300余次。

畅想“未来”邀约“数智赋能”。未来社区试点以数字建设串联社区生活、  社区邻里、社区治理、社区服务等功能,探索社区智能“规划+建设+运营”一体化,建立未来社区“平台+管家”模式,将实现社区空间要素可视化以社区全场景的智能维护与管理。其中,试点社区将构建“数字驾驶舱”,以电子地图的形式,过对空间建筑、人员、车辆、房屋、设备等信息进行全方位数字化管理,将逐步整合社区周边生活性服务业资源,建立“15分钟线上数字化生活服务圈”,推进智慧管理服务平台建设,打造“全民康养”智慧养老体系,整合打通智慧安防系统,提供社区“一体化”管理和“数智化”服务,同时为社区精准服务降本增效,创新服务居民模式,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和服务体验。

试点未来社区以来,社区服务更加便利,吃饭、看书、遛娃、理发、理疗、健身、办证、烘焙、自习、衣物干洗、缝补等功能在社区阵地中综合配置,居民在“家门口”就可以享受到优质、优惠、便捷的24小时公共服务和生活服务;生活成本大幅降低,理发最低收费仅10元,做一件西装的公益价仅为80元,一节早教课仅收费20多元,居民买得起,住得上,过得好,安居乐业,生活无忧,方便地参与社会事务,‘共同富裕’悄然实现;生活环境品质更高,日间照料中心为特殊群体提供就近就便的专业托养护理和健康指导服务,托育服务解决了年轻家庭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难的问题,老年大学平台的搭建让居民老有所学老有所乐,居民协商议事会让居民在参与社区治理中拥有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下一步,市民政局将严格落实区市党委、政府关于未来社区建设的各项安排部署,以“三步走”推动银川市未来社区做优做强。一是“走稳步”。按照未来社区9大场景38项指标稳扎稳打,逐个推进试点工作,积极对接协调部门发挥职能作用,整合部门资源,落实支持政策,积极争取国家、自治区各类资金补助,统筹政府购买服务项目,合力确保试点工作高标准完成。二是“早一步”。对所有新建商品房住宅小区在规划设计前期实行联合会商审批,将未来社区建设九大场景的38项建设指标作为新建小区建设 的前置标准,综合考虑配置小区空间。按照九大场景建设指标内容,由民政、住建牵头,优先考虑街道和社区的意见,协调发改、自然资源、园林、市政、商务、教育、公安、卫健委、文旅、市场监管、体育等部门协商,提出建设意见,使新建小区建设及周边配套从源头上达到未来社区建设标准。三是“迈大步”。形成“建成一批、验收一批、挂牌命名一批”的未来社区建设格局,对经自治区验收合格的未来社区试点及时挂牌。做好试点扩面提升,在现有2个未来社区试点的基础上,下半年选取2—4个社区试点,从2024年起每年至少打造10个未来社区,到2035年力争实现未来社区全域覆盖,让未来社区成为展示基层治理成效的“新窗口”,服务居民“新名片”,体现民生温度的“新载体”。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