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个人中心 无障碍 长者版

王太堡的记忆

保护视力色:              字体颜色: 【       绿 】        恢复默认     发布日期:2016-03-24
 

  王太堡是我的故乡。史料中记载,很早以前的王太堡,是因一位叫“王泰”的军史驻守而得名“王泰堡”,后来才被叫做“王太堡”。这个地方交通便利,土地肥沃,因有惠农渠,汉延渠由南向北流过,水源十分充足,所以庄稼长势极好。听父辈说,王太堡的“大头高粱”很早前就远近闻名。

  20世纪40年代,主政宁夏的马鸿逵也看好这里,并在这里建有几处公馆,同时还驻军队、种田地,特别是其修建的北公馆周围长着一棵挨一棵的参天白杨,人们走到离此还很远的地方,但只要朝着它的方向看去,就能看到一大片黑黝黝的树丛,它就是昔日王太堡的一个明显标志。此外,年少时的记忆里,于家夹道,汪家寨子,武庙等这些地方,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于家夹道是王太堡的中心,这里人居集中,多为于姓,很早前于家有钱人就已开设了烟坊、油坊,还有酿酒的烧坊等手工作坊。人们在几里外就能闻到随风飘来的酒和油的香味,同时这手工作坊也有利于改变当时当地落后的经济状况。其次,距离北公馆约一里的汪家寨子,住有汪姓和苗姓人家。这里有一片榆树林子,每到春夏季节,乌鸦、喜鹊及各种鸟类,黑压压地一群一群全在这林子里栖息,顽皮的孩子们常爬上树去掏鸟蛋,这里的人一年靠扫集鸟粪肥田。

  还有武庙,它的建造年代久远,气势相当壮观,中华古文化积淀深厚。门口有一对大石狮子,四周还有很多大槐树,这里曾是我童年时的小学学校。我们一伙娃娃曾经光着头、赤着脚在这里念书、玩耍,每到春暖花开时上树摘槐花,骑在石狮子的背上欢笑,度过了无忧无虑的童年时光。

  时光前行,事物变迁,今天的王太堡已改变了昔日模样,以崭新的面貌展示在人们眼前。快捷的铁路从它身边穿过,柏油公路四通八达,城市公交开进农户村落,电视、网络普及万家,格局新颖的楼群也取代了零散的农家小院……生活在这方土地上的人们,亲眼目睹了这里的变化,也切实感受到了新年月里的实惠,而昔日王太堡的景象,永远留在了人们的记忆中。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