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个人中心 无障碍 长者版

南塘旧事

保护视力色:              字体颜色: 【       绿 】        恢复默认     发布日期:2016-03-24
 

 

  在今银川市胜利街永通桥北侧,有条由此向西延伸的街道,名为南塘巷;而同样在此处区域,巷之南紧邻着的还有处新修的城市公园,名叫“南塘园”。一巷、一园,相同的“南塘”字眼,它们共同指向的是怎样一段来历与渊源?本辑地名故事,带您一起探寻。

  年轻街巷

  置身此巷与胜利街相交处,向西而望,水泥道路宽阔、簇新,已不是人们通常印象中那种城市窄小巷陌。事实上,这也确实是一条年纪较轻的街巷。

  翻阅一幅上世纪80年代的银川市地图,在这片区域,最南端的巷子为“南桥西巷”。再往南,除银新铁路专线外,再无路径标注。

  这一时间点之后,随着城市的发展,这片区域逐渐被纳入其中,成为一片“城中村”地带,街巷道路也自然形成。至本世纪初,这条北邻银新铁路的道路,被命名为“南塘巷”。

  据曾在这里住过的市民赵书伟回忆,南塘巷过去有一条东西横贯的“龙须沟”——南塘沟,常年散发着臭气。2005年左右,此沟被填埋,巷子也实现了道路硬化,但仍属简陋小巷。2013年,在当年出台的城市道路改造规划中,南塘巷被列入其中。一番修建之后,遂有今貌。

  明代盛景

  年轻的南塘巷,其名称来历却并不年轻。

  据宁夏文史专家吴忠礼介绍,当时之所以为这条街巷命名南塘巷,是因为这一带在明代时有过一个著名的园林——南塘园。

  《嘉靖宁夏新志》载:“南塘在南薰门外,永通桥西南。旧为停潦之区,嘉靖十五年(1536年),巡抚、都御史宇川张公文魁惜其废于不治,功作岁余未成。都御史南涧杨公守礼委指挥方舆,因势修浚,植柳千株,缭以短墙,注以河流。周方百亩,菰蒲苹藻、鸥鹭凫鱼,杂然于中。泛以楼船,人目之如西湖,居民喜为乐土。”

  概括一下,这段话是说:永通桥西南的南塘,原来是片积水、沼泽之地,后来由都御史杨守礼主持修建成一处宛若“西湖”的园林胜地,成为人们游玩的好去处。

  究竟是怎样的一处美丽园林,让时人将之与著名的“西湖”作比。吴忠礼先生对此也有过细致研究:“南塘又名南池,池北为大门,门外有坊一座,上书‘濠濮间想坊’。该池原属所谓七十二连湖之一……由于此湖与众湖连通,长年活水澄澈。”“塘之北原有接官亭一座。塘之东又建花园一处,名曰撷芳园。塘之南建有知止轩、连漪轩,供游人驻足小憩之所。”(《朔方集》吴忠礼著)

  这里的“濠濮间想”值得一说。想,指遐想;所谓“濠”、“濮”,是古时的两条河流,均与庄子有关,意指一种人与山水自然和谐相处,心境自由、脱俗的情怀。时人以之立坊南塘,可谓寄寓良多。流传下来的各种诗文,对“南塘”美景也是多有咏赞,《嘉靖宁夏新志》中更是专门附有“南塘”图一幅。也由此可见,“南塘”在当时的兴盛与美誉。

  南塘变迁

  闻名当时的“南塘”,之后又经历了哪些变迁?记者也进行了一番探寻。

  成书于1780年的清《乾隆宁夏府志》,在“古迹”部分记载,“……万历兵变(1592年)毁,三十二年(1604年),巡抚黄嘉善重修……”也就是说,在这座园林建成50年左右,便毁于兵乱,12年后才有“重修”举动。

  再往后,到了清代呢?《乾隆宁夏府志》中的这段记载没有下文。但在此志的“名胜”部分,提供了一点线索,跟我们今时较常提到的“宁夏八景”有关:“宁夏为塞上名区久矣,旧志载有八景。本朝初年,巡抚黄公图安又增其八。”这增续的“八景”,即包括“南塘雨霁”。

  黄公图,明末清初人,曾任宁夏巡抚。也就是说,至少在清朝初年,“南塘”作为一处景点还是存在的,而且“其尤佳者,云气初收,晴光乍展,鱼鸟花柳,别有情趣”。

  那么,此后“南塘”的命运呢?记者能找到的记载不多,仅《银川小志》(成书于1755年)中片语:“……地震复废。”这里的“地震”,当指那次发生在乾隆三年(1738年),几乎将宁夏府城夷为平地的8级大震。

  与此也可对应的是,在乾隆年间的宁夏“府城图”中,这处区域的标注已是“南塘旧址”。可见,此园林在当时已经无存。

  新地古名

  清代已成“旧址”的南塘古景,到民国时期更是只能“遥想”。成书于1926年的《朔方道志》,对它的记载与前代没有二致。记者访到的出生于1927年的银川市民朱文华,说起当年这处区域,也已是另一番景象——“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南门桥(今永通桥)西侧不远处的红花渠北岸有所小学校舍,当时称“南关小学”; 南门桥的西南侧,在红花渠拐弯处的南岸,有一座古庙称“普济寺”。此外,这一带再无其他居民、街巷。”

  唯一与古景有些关联的,“出了南关门,东南方向不远处便是连绵的湖。”(朱文华回忆),似可与当年盛景,稍作印证。只不过古时的南塘水域,当更为广阔、壮观。

  时至今日,即使这些湖泊痕迹,也已全然消失。此处区域,早已是车来人往、高楼林立的繁华闹市。除“南塘巷”之外,2014年,作为当年银川市建设的“11个小微公园”之一,在这片区域也新落成一处公园,并在随后被命名为“南塘园”,其寓意也指向古时的南塘。

  年轻的街巷,崭新的公园,人们用古意的名称为之命名。地名,在这里变成一种历史的基因或密码,透过它们,一座城市近五百年前的一段往事,款款走来。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