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个人中心 无障碍 长者版

回眸灵武新华桥

保护视力色:              字体颜色: 【       绿 】        恢复默认     发布日期:2016-03-24
 

 

  20世纪六七十年代,灵武新华桥曾是宁夏一个知名度较高的地名。2003年灵武撤乡并镇,新华桥镇被撤销,名噪一时的新华桥从此退出了历史舞台,但其根深蒂固的人文影响,至今也未淡出人们的视线。

  地名的来历

  新华桥山水沟为一自然河流,发源于甘肃环县沙坡子沟,全长226公里,经盐池、同心至灵武新华桥入黄河,灵武境内长70公里,是灵武5大排水沟之一。

  在《中国历史地图册》中标注有这条河沟。唐代名为安乐川;北宋、西夏时期叫灵州川;解放前称山水河、苦水河,后改名山水沟。

  解放前,新华桥地区受黄河水患与山水河洪水威胁,土地碱化严重,农业生产条件落后。解放后,政府兴修水利,治理山水沟,将沟道西移至河中堡与新接堡交界处,由张口堰处汇入黄河。1951年11月,在灵武至吴忠山水沟公路处建桥,该桥长36米6跨,据《灵武市志》“水利”篇记载,这是宁夏第一座钢筋混凝土构造公路桥,建成后取名新华桥。自此后,人们也便自发地将这一带地域称为新华桥。

  在新华桥的地名被人们叫了50多年后,2003年6月,灵武市进行乡镇行政区划调整,新华桥行政地名被撤销,一个声名远播的地名从此不复存在,但喊惯嘴的老新华桥人,时不时还叫着它的名字。

  堡寨的变迁

  新华桥河中堡地名的出现,至少可追溯至明代,至今已有500多年。据明《嘉靖宁夏新志》记载,河中堡是宁夏卫所属十一个堡寨之一,清代属河西宁夏县管辖。清《乾隆宁夏府志》记载,河中堡使用汉延渠水,有支渠名为河中堡渠。清顺治初年黄河决堤,灵州城受洪水冲啮,宁夏府在河中堡西岸挖沟以分水势。后来,河水西趋将河中堡隔在河东。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马鸿逵主政宁夏两年后,河中堡划归灵武县管辖。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灵武水涝成灾,河中堡遭受洪水、冰雹灾情最为严重。“文革”时期,河中堡改名“河忠堡”。当地老百姓口语则称之为“河池堡”。

  清末至民国年间,兵荒马乱,盗贼横生。一些大户人家为防御土匪兵痞,抵挡寒流风沙,纷纷建起土寨子。寨子以黄土夯筑围墙,墙高3丈~5丈,墙厚1丈~2丈,周长几十丈到百丈不等。院内建有厢房、厨房、粮仓、牲口棚、水井等,晚间寨门关闭,由家丁把守。

  民国初年,河中堡有一杨姓大户人家老太爷,被土匪围困在庄子内抢劫,杨老太爷拿出土枪上房防御,不幸被土匪开枪打死在房上。为了保障安全,杨氏族人出资合力打建上、中、下三个寨子,每寨内可住十几户人家。解放后,此地尚存上寨子(今河忠六队)、中寨子(今河忠八队)、下寨子(今杨洪桥北侧)。

  在新华桥东南3公里处,有一座名为新接堡的寨堡。据《嘉庆灵州志迹》记载,新接堡在灵州城西南三十里。解放前新接堡还有朱家寨子(今华二村)、徐家寨子(今华一村),龙家滩有石家寨子(今龙二村)等。解放后在填湖造田浪潮中,这些古寨子均被夷为平地,只有双墩湖、党家河湾等一些旧地名,隐约记忆着新华桥的堡寨。

  闻名“杨醪酒”

  解放前在灵武大街小巷或闹市区,每天叫卖醪酒的声音不绝于耳。最有名的是杨财家酿造的醪酒,每逢集市爱喝此酒的人进城,总要到杨财家的醪酒摊前要一碗品尝,“杨醪酒”的绰号由此得名。

  1904年,杨财生于河忠堡上寨子。他幼年离家到山西打工,几年后回到灵武城投奔其姑妈,每天早晨和表兄帮姑妈担着醪酒担子沿街叫卖,生意颇为兴隆。因长期帮姑妈干活,学得做醪酒的手艺。姑妈亡故后,杨财娶了妻室,独自经营醪酒生意。

  杨财的醪酒酸甜滑爽、味道纯正,有补养身体的功效,深受孕妇喜爱。解放后,杨财继续摆醪酒摊,1956年公私合营,醪酒摊和县饮食服务公司合营。一年后,杨财仍独自经营醪酒摊,因年老体衰,醪酒摊景况大不如前。1973年杨财病逝家中,时年69岁,声名远播的杨醪酒从此歇业。

  “先进”高生祥

  20世纪六七十年代,高生祥在宁夏是一个知名度很高的人物,曾被树立为宁夏“农业学大寨”的先进典型。

  1913年,高生祥出生于甘肃一户贫苦家庭,十来岁时和全家11口人背井离乡,逃难到中卫。13岁时

  开始给人打短工,后在新接堡张贡生家扛长工。解放后参加打土豪分田地、土地改革等各项工作,被选为四区三乡农会主任,1955年任二社高级社社长。

  此后十余年,高生祥积极组织农民群众开荒种地、开沟挖渠、兴修水利。1970年,高生祥参加全国北方农业会议,受到周恩来总理接见。同年,自治区革委会树立华二大队为宁夏农业学大寨先进典型,提出了“远学大寨,近学华二”的口号,华二大队的经验被推广到全区。1971年高生祥当选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76年,参加全国第二次农业学大寨会议,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

  高生祥是特殊历史时期造就的一个历史人物,为新华桥农业建设付出了辛勤劳动。1988年,他因病去世,终年75岁。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