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个人中心 无障碍 长者版

创新网格化管理服务模式 真心实意办好惠民暖心实事

保护视力色:              字体颜色: 【       绿 】        恢复默认     发布日期:2023-05-19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基层治理和民生保障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是促进共同富裕、打造高品质生活的基础性工程”。市民政局作为兜底线保民生的政治机关,始终牢记民心民生就是最大的政治,不断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健全夯实社区治理基础,创新网格化管理服务模式,真心实意办好惠民暖心实事。

“党建+”做实网格管理。深化“党建+网格”治理模式,按照“社区(村)党委(总支)—网格(小区)党支部—楼栋(院落)党小组—党员中心户”四级党组织体系,引领网格设置“网格长—网格员—楼栋长—单元长”四级服务队伍,形成党建引领网格,党群联动治理架构,推动网格党的组织和工作全覆盖。鼓励支持离退休党员干部、居民党员、在职党员等担任楼栋长、单元长,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推进服务端口前移。加强社区物业党建联建,符合条件的物业服务企业、业主委员会及时建立党组织,健全党建引领下的居委会、业委会、物业服务企业协调联动机制。

“综合+”规范网格设置。按照“户数适中、任务适度、方便群众”原则,以居民小组或住宅小区、若干楼院为单元,进一步整优化网格设置,将区域内街巷、商户、公共场所、城市空地等全部纳入网格单元。对辖区内较大的企事业单位、学校医院、商圈市场、各类园区等根据实际情况划定专属网格。推行网格“微治理”,因地制宜按100户左右确定楼栋,50户左右确定单元,实行网格精细化服务进楼入户。深入推进党建引领“多网合一,一网统管”,进一步整合党建、政法综治、民政、信访、市场监管、卫生健康、应急管理、综合执法等各类网格,打造“全科网格”,实现治理服务“一张网”。

“专职+”做强服务队伍。聚焦社区工作者力量不足、队伍不稳、能力不强等问题,推动按“每万人城镇常住人口拥有社区工作者不少于18”标准配备。开展专职化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制定并全面落实“418级”薪酬体系,完善激励保障机制,吸引更多人才留在社区。全面推行“导师帮带制”,联合部门、指导市县,分级分批全覆盖培训社区工作者。集合网格各类治理力量,建立“网格长+网格员(协管员)+楼栋长+单元长+N类力量”的“1+3+N”多元网格队伍运行体系,按照“网格员一人一网格、专业力量一人多网格、兼职力量多员一网格”的原则,建成统一管理、专兼结合、分工协作的网格服务管理机制。

“创新+精准为民服务。开展网格员大走访活动,随时了解社区民意、回应群众需求,及时化解社会矛盾、排除安全隐患。开展“网格+帮代办”,为低保对象、空巢独居老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提供家政维修、政务代办、就医送药等精细化服务。开展“网格+物业”联动,实现信息共享、问题共商合力解决解决小区微更新、业主微服务。开展“网格+组团”服务,引导志愿服务、公益慈善、邻里互助等力量进网格,挖掘社区内生资源、达人能人,满足居民群众个性化服务需求。开展立网格联动“服务日(议事协商)”,开展网格事务联办服务,协商解决网格群众反映问题,认领居民群众“微心愿”。

“联动+”整合治理资源。落实社区(村)治理“一书三单”,拓展与辖区单位、爱心企业联盟商户、物业公司等资源协同互动,力促资源共享、问题联办、合作共建。落实“街道吹哨、部门报到”机制,推行执法力量进小区入网格。完善“六社联动”机制,孵化培育社区社会组织、志愿服务团队等多元治理力量,链接公益慈善资源,引进专业社会组织为居民提供专业化多样化公益服务。设置红色暖心驿站,搭建“红色议事会”“楼组会客厅”等平台,精准对接群众需求,引导广大群众畅论民情小事、参与治理决策,找准网格治理“最大公约数”。

分享到: